「你說對不對」第四場:
你家與我家∼我們可以發展怎樣的公共性?
|時間:2014/7/18 (五)晚上七點
|地點:夏家院子(仰德大道一段38號)
7月4日、7日的論壇中,
我們看到-年輕人的不適應、無發展,
不一定是草莓族、沒穩定性,
而是一種不認同社會現行邏輯,
但還找不到自己的信仰與思想的外在表現。
然,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思想,
年輕一代得自己找路!
我們在此創造一個關連性的空間,
希望刺激你我找到自己的解答!
【論壇分享人】
|蔡胖丁
六代祖譜蘊藏哪些大時代下細微的人民小歷史?
|范大千
台灣出生的日人之女被外省老兵收養,如何面對所謂的「台灣人」認同?
|呂仲巖
閩南底層勞動家庭的遷移 :在其中的人,撐(鬥)出一點隙縫,活下去
|朱瑩琪
朝鮮後裔女人與待過偽滿州國的流亡/氓學生,組成什麼樣的家?女兒展開了何種追溯家族史的歷程?
一個個家的政治歷史出場時,
你怎麼看彼此之間的關連性?
聽這些故事,我要怎麼對照、對我有意思嗎?
邀請你進場找關連,一起在歷史中找路。
文本出土日:7/13
敬請期待!
家族文本,將只提供給參與論壇的人。
請在活動頁面上按「參加」,7/13我會將文本寄給你。
臉書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2215466204942/
請撥空略讀文本,找到進場的關連點,要到自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