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快連線」
移動教室的學習空間:「全年無休、無城無牆、學無定所、流變生成」 // 學期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成果發表:春、秋鬥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斗室星空~家庭經驗工作坊3.4」

 主題:障礙手足間的關係發展

 

日期:本週六(519)工作坊3下午2:00-5:002:00-2:30報到)

日期:本週六(519)工作坊4晚上6:00-9:00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都更小講堂4>

 都市家園,魔鬼城市--都更下的環境衝擊 

--鄰居蓋高樓,干我何事?

日期:本週五(511)晚上6:30-9:006:15-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課程~家屋.家人與社區

 

04/27「關於整建維護與自力都更──

 

一定要拆舊屋嗎?」

 

課後回饋文本及課程文宣

 

感觸延伸 

區宇辰

把家作為地位象徵及投資機會的此一依附,創造且維持一種市場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大多數人是輸家。這個旨在維持「財產價值」、而不僅是舒適的生活空間的計畫,製造或加劇了種族與階級的排斥,迫使多數人棲身惡劣的住宅,而少數人則發些橫財……[1]

七點進教室,幾乎坐滿了關心都更議題的與會者,大多與我父母年紀相當,五十歲左右;前方主講邀請到劉鴻濃律師以及淡大建築系劉欣蓉教授,在我入坐的前半小時,劉鴻濃律師已有一大段的經驗談,我聽到最後十分鐘,劉律師聊到蓋房子的利益結構和成本如何計算、什麼是建商與民眾「共同負擔」?負擔比例與利潤比例為何?建商如何與銀行斡旋、算借貸利息,又如何「用現在的錢換未來的房子」從中賺取房價高漲之獲利,劉律師最後問到:為什麼我們不自己來呢?我們如果不經他人手、不買「讓建商統包」的方便性,這些被建商賺走的錢、複雜的金錢與權力換算,或許就不會發生了;接著劉欣蓉教授分享自家社區自力整建的多年經驗,還有何謂法定容積與建地,怎麼算?假公園作用是什麼?許多步驟和方法,扣連著她投身自力都更的經驗,例如事業計畫同意書、拆除同意書、建商招標應該在哪個階段出現才合理?建築經理公司可以協助自力都更的社區做什麼?

佳君整理她聽完劉教授的兩個部分的學習:都更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難、這麼專業,民眾自己做是有可能的;不要被容積獎勵的圖象迷惑了,樓蓋得高、人住得多,並不能保證居住品質,住戶土地的持分也被稀釋,我們的房子要自住還是賣呢?我們對房屋的價值到底往那個走向去想?

最後劉教授和劉律師,提到法律層面可以有哪些改變?取經日本政府對自力都更的協助,建議要修訂條例,舊屋重建不完全等於都更,需要再細緻畫分、保障民眾,並建議政府應該重視都市計劃,都更條例有太多法條是違背前者的。

前幾個禮拜,和父母聊到對士林王家案的看法,母親因著這個話題,提到我從未聽過的事,她的舊家是一片低矮平房構成的小社區,地是基隆漁會的,在十幾年前就有請建商來估價,打算整建,只有一戶不同意蓋新大樓,但所有居民都已搬走,包括我母親家,也搬到旁邊的五層公寓裡,因為大家都是老鄰居,沒敢「來硬的」也不知有什麼法令依據可以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雖然我覺得法令依據某種程度上是為多數暴力背書)這個小小的改建案就拖著,直到建商都跑了,當年我阿公有收下建商給的一筆錢,十幾萬,但建商跑了、案子延宕十幾年,阿公每年都要繳出五千塊地價稅,那塊地已經荒廢得草比人高、殘屋破瓦。

在會場裡想著,能用錢解決的事,真的都不是大事,人情關係中的矛盾,似乎有個難言的阻力讓事情停滯,城市裡一門一戶的家屋形構,某種程度也界線了人們關係的流動,多數人生活領域只劃限在家戶內,不習慣往鄰里、社區延展,我覺得建商能這麼輕易「統包」家屋的整建工程、從中賺取暴利,或用不法手段讓居民彼此分化猜疑,這是因為他們,鑽多數人對公共議題參與薄弱的洞。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都更小講堂3>

 

「關於整建維護與自力都更——

 

一定要拆舊屋嗎?」

 

 

日期:本週五(427)晚上6:30-9:006:15-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都更過程當中,資訊極度不對稱,幾乎都掌握在建商的手裡,如果你有下列幾種疑難雜症,歡迎你來一同認識都更的另一種可能:整建維護與自力都更。

 

案例一:我家房子位在建商看不上眼的地區,炒作利潤微薄,偏又遇到家裡是海砂屋、火燒厝等災情,急需都更?怎麼辦?

案例二:建商說以後要規劃一坪上百萬,坪數超大的豪宅,導致持分少的地主只得拿權利變換後的錢搬家走人?我不想眼睜睜讓建商強勢主導都更,有辦法嗎?

案例三:地主多分回建物,卻用土地去做交換,導致稀釋土地持分,這個算盤划算嗎?建商強力爭取房地產利益最大化,長遠看來對權利人是好的嗎?

案例四:多組建商紛紛上門,條件一直談,地主很容易就被各個擊破,我們居民想自己團結起來,怎麼做?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本次課程邀請到淡江大學建築系的劉欣蓉老師來和大家分享她自力都更的經驗:

打破「沒有建商,都更就動不了」的迷思,都更可不可以拒絕暴利與投機,而讓一般老百姓主動運用都更機制,整修自己的家園或合理地重建呢?

劉欣蓉老師在竹圍的家被檢測為海砂屋,但因為當地房地產氣氛冷,沒有建商願意進場整合都更。於是劉老師索性捲起袖子,和鄰居一起成立更新會,街坊鄰居自己撩落去。沒有建商,也照樣辦都更。

雖然在建築系教書,比起一般人已經有更多的知識與人脈,但碰上複雜的都更,還會面臨到什麼樣的難題?

 

老師以親身摸索出來的經驗,要告訴大家:都更不是只有一種可能,居民組織起來,我們可以一起來重新打造自己的家園!

主辦: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

主講: 劉欣蓉(淡江建築系助理教授‧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

主持: 劉鴻濃(台大城鄉與建築基金會規劃師、曾任律師11年,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附件:劉欣蓉中國時報投書

我們不要這樣的城市

  • ·                                 2012-04-07 01:34 中國時報 言論新聞【劉欣蓉】
  • ·                                

     都市發展自七、八年代以來傾向公私合夥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台灣在這個新治理模型潮流中也急起直追,期待能把城市治理引導到更有「效率」路途上。然真實的狀況是,這個新治理模型已然成為治理者躲在政策執行背後、不願為政策扛責的最佳工具。再加上長期以來國家都市土地與住宅政策失衡,任由建商大量興建商品房替代,時日久遠,致令一般市民不再希冀國家有能力處理社會勞動力再生產重要環節的都市住居政策,甚至以為所有和居住有關的事,就只有向建商購買或與建商合建一途。

     諷刺的是,執政者藉由這種普遍的市民認知,竟然拿來卸責,認為都市開發中最主要的推動者,就是建商。這種將房產開發的建商捧在手掌心,視其為唯一有效的都市開發代理者的心態,搭配上國家長期歪斜的政商結構,導致公私合夥模式在都市更新法令訂定時變成了私人(開發商)主導的更新模式。當前都市更新存在的嚴重問題,全都源於這個朝向私人建商一面倒的立法架構。

     這種立法心態與立法架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政府處處害怕建商沒有意願幫政府推動都更。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想盡辦法找理由訂定各種寬鬆的容積率規定,試圖拉高更新後的建築價值以促使建商「願意」投入協助更新,建商也如願地拚命灌爆單筆更新單元上的建築容積,往往用各種獎勵名目要求到原法定容積的二倍,但國家卻完全沒有相應的都市整體容許容積總量的配套考慮,這不僅是對都市計劃理性的阻卻和霸凌,現實中也為這個城市帶來無法預知的公共設施缺失壓力,並且成為協助建商到處買地圈地的萬惡淵藪。

     再者,現有《都更條例》為積極鼓勵建商投入都市更新事業,增加第十一條未經劃定應實施更新之地區,也可由建商以地主之姿自行劃定都市更新單元,這條大門一開,誘使這類「建商式都更」不再受限制,任何有利於建商取得委託實施同意書的區域都成為圈地標地,以至於目前大多數都更案多集中在未徵收巷道(可協助開闢以換取容積)與公有土地(所有權人不太會有意見)以及土地持分單純的獨幢透天街廓內,真正被地方政府畫定有待更新的區域,卻因為不見得有利於建商取得同意書而仍大量晾在那裡,其結果是目前都市更新方案散落於市區各處,缺乏整體都市更新/再發展的執行策略,造就了目前這種孤島式都更(漢寶德語)的悲劇。

     此外,都更法令以多數決的形式民主賦予建商合法化其實施更新的正當性,卻無法言明多數決基礎的「公共利益」究竟為何。而簡略的法令規定也任由建商自辦的說明會虛晃形式,讓讀不懂更新事業計畫書的市民,拱手將知的權力連同同意書一併讓渡給看似全知全能又擁有正當性的建商。這樣的《都更條例》怎不是惡法?又怎麼平息民眾眼看建商把自己土地拿去獲取十數億的暴利,自己卻無法自由處置財產的不滿?

     假公私合營下的《都市更新條例》不僅是城市治理者自廢武功的明證,更再次坐實這個城市在國家/建商上下交相賊的修辭與制度暴力中展現貪婪。「我們不要這樣的城市」,這張寫在王家抗爭牆便利貼紙的話,道盡市民期待。我們不要這樣國家躲在暗處,卻任由建商用房地產交換價值妖魔化人心的城市。

     二十年前無殼蝸牛運動中無住屋者指控台灣「金權城市」本質的歷歷在目,今天再度以警棍下王家與學生們的肉身,逼使僅僅擁有棲身房產的小市民們也不得不挺身護衛個人微少而脆弱的居住/財產權。這和建商們以迫遷為威脅卻動輒獲取十數億房產暴利之間的巨大對比,難道還不足以說服有良知的學者們站出來,共同和市民們要求郝龍斌還我們一個公平正義的城市嗎?

     (作者為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1]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P.230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心復元‧社會治療4

自然往生行路難~家人關係與醫療抉擇

主持人:夏林清、主講人:李憶微,2012.05.04

聽講筆記:什麼是最好的抉擇?                   侯務葵0505

我沒有陪伴死亡的經驗…

聽在耳邊,激盪著我們的心靈。憶微老師鋪成直敘的娓娓道來,從陪伴父親到母親走過年老的死亡過程。

『因關係和階段的不同,先走的父親,留給母親深深的懊悔;父母是自由戀愛而婚的,渴望被照顧的母親,婚後往往是失望的,愛戀的疼惜不再現。老年的父親因各種自然老化,成了對日常生活中諸多的不滿、挑剔;直到父親走後,母親才逐步體會老化的生理狀況;回憶往日的不解,成了諸多的懊悔。如果當時我明白…;那麼插管呼吸

印象深刻,護理師因用電子體溫計量不出父親體溫,要求家人去買一直傳體的水銀體溫計,還是量不出體溫…;父親幸好是榮民,送醫急救一次約要10萬的醫療費用…。』場中有一種沉重的氣氛,牽動了聽者眼淚自然的湧現。

夏說:『人的身體是風呼吸,水體液,火溫度,土骨肉,組成的;人進入死亡的過程,自然的變乾,變冷,量不出體溫了…』

 

節節敗退的醫病關係…

憶微說:母親曾說過,自己住公寓,病危不送醫,鄰居會怎麼看…;我們曾有共識,不過度的急救醫療…。

母親從美國回來後,莫名的發燒,送醫疑是結核菌作祟;多種的醫療檢查,終於得到答案:自身免疫系統的自我打架,類似紅斑性狼瘡;母親身體一直健朗,也不喜依賴別人照顧。

但是隨著年老身體逐漸失去的自我照顧能力,需要居家服務:下床、尿便、飲食等等;請了外勞幫忙照顧,晚上逐漸時時喚人,她要小便種種。我選擇晚上陪睡母親身旁,他會拉著我的手;直到母親走了,想起母親曾說怕打雷的故事,她會拉父親的手;我推測,當母親面對死亡,心中是害怕的…。

平日都是我陪伴母親。有天,哥哥陪伴母親;看見母親喘不過氣,餵食噴出來;他無法忍受母親這樣難受,決定立即送醫急救。

送醫急救,讓我們一次次的撤退自己的堅持;插管呼吸,減少喘的痛苦;插管排尿管,讓尿可以排出來…。看見滿身插、綁管線的母親;問她痛嗎﹖她一直搖頭;疑似止痛藥劑的作用,讓她沒有痛的感覺。憶微一直覺得母親很健康,她可以撐過去…。迴避面對自己的放不下,只能配合醫生的醫療搶救,然而母親還是走了。

姊姊,很擔心憶微:昔日母女情深,晚年又是同住的陪伴關係。憶微是個長久修行佛法的人,仍感覺自己缺乏了實際陪伴死亡的經驗。

憶微的分享,引發場中的共振;一位年長者,站起來說了自己的痛:印象中,家屬的無奈,無所適從。並面對輪班的兩位醫生差異,一位主張積極的搶救,檢查、自費洗腎、洗肝等等;一位用無法向健保申請經費,不執行搶救醫療;卡在中間的家屬,看見母親的痛苦,只想做最好的減輕她的痛苦;直呼:那麼你要我怎麼辦?逼到醫生說:你去叫家人都來…。

夏指出西方醫療中醫病關係的難題:插管不插管,要如何抉擇?西方醫療不以全人整體來思考;減輕痛苦;甚麼是最好的方法…。

陪伴死亡的過程,家人要分辨自己的期待與看見的事實;死亡陪伴過程,牽動了自己與亡者的關係;家人、手足之間關係…。

有成員分享,在大陸偏遠的鄉下,醫療資源缺乏;通常面對年老病危者,在家中慢慢的過去;面對年幼孩子,總是投入所能,送醫治療…。

 

我的存在,不只是自己的抉擇

聽到對孩子總是全力投入,引發了肌無力的罕見疾病的阿宏現身。家中有兩個肌無力的孩子,成了母親沉重的負荷。阿宏從小,屢屢瀕臨死亡;相對也是肌無力,小一歲的弟弟來說,他比阿宏健康的。就這樣,母親的照顧和關懷,讓我存活過來…;也搶走了弟弟受到母親照顧的資源。

當時缺乏脊椎矯治的觀念,隨著成長,弟弟脊椎歪斜,壓迫到自己的內臟、神經等等,每日陷入異常疼痛…。弟弟做了動整條脊椎矯治的大手術,在術後復原的疼痛中休克而死;母親不眠不休的在加護病房照顧,成了三個月;弟弟還是走了。

阿宏,弟弟頭七的七天中,他不曾睡過,爐中的冥紙火也不曾熄過;弟弟是自己親密的玩伴、親密的病友,也是相互競爭母親照顧資源的對手…。

我聽著阿宏的故事,想到多次不同場上看見他,身上一股堅持的生命力,就這樣的,穩穩的現身;想著他的話:我的存活,不只是我的決定,而是母親、家人的堅持和努力…。

誠如:「自然往生行路難~家人關係與醫療抉擇」,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好的醫病關係?醫生要改家人如何抉擇的資訊?而我又如何可以,從聽與說一次次中省思,陪伴死亡的經驗,衝擊著對存活意義的挑戰。

 

預告:518日週五pm630-9 00

<身心復元‧社會治療5體制矇蔽與知的權益~身心復元我做主

主持人:夏林清

主講人:王真心、王育慧

 

文章標籤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身心復元之道—

 

自然往生行路難家人關係與醫療抉擇」

 

日期:本週五(504)下午6:00-9:00 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身心復元‧社會治療」學習課程,一共六場。此周第四堂課,將進行「身心復元之道—自然往生行路難〜家人關係與醫療抉擇」。

在西方醫療的觀念中,人從出生到往生,也就是生老病死都希望是在“醫療系統”中被照顧。這樣的觀念,往往讓人們對於自身與家人的醫療照護,無異議的全交給了“醫療體制”。這幾十年來,醫療體系開始重視人們的臨終階段,紛紛推出“安寧照護、善終照護準備” 等服務,也促使你我開始思考,臨終時種種問題。像是,為何要在家中自然往生?

東吳社工系——李憶微教授將分享母親往生經驗,作為探究往生送行的素材:母親只相信西醫,她覺得只有西醫才是最科學、有效的,中醫在她成長的環境年時多半是些儒醫-缺乏專業訓練、只是有心的自學讀書人,憑著善心與個人經驗行醫,但卻經常是無效的。抗日的尾聲,她大學快畢業時患了天花,就是靠大把銀子,購買軍用剩餘的抗生素,讓她倖免於滿臉麻子的下場,而同意完成與父親定親的約定。

對母親而言,讓父親在家中自然往生是令她無法想像、無法處理的場景;人若死在4樓公寓的家中要如何處理屍體?鄰居會怎麼想、怎麼感受?棺材要如何移進、移出?死亡證明要如何開立?而在醫院中,除了可以獲得具體的醫療協助,若有問題隨時都有專業的護士、醫生可以解答外,前述的問題都不存在,一切包給專業,什麼都不用擔心與害怕。

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加討論!!

 

主持人:夏林清(輔大心理系教授‧民陣士林工作站召集人)

主講人:李憶微(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都更小講堂3>

 

「關於整建維護與自力都更—— 

 

一定要拆舊屋嗎?」

 

 

日期:本週五(427)晚上6:30-9:006:15-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都更過程當中,資訊極度不對稱,幾乎都掌握在建商的手裡,如果你有下列幾種疑難雜症,歡迎你來一同認識都更的另一種可能:整建維護與自力都更。

 

案例一:我家房子位在建商看不上眼的地區,炒作利潤微薄,偏又遇到家裡是海砂屋、火燒厝等災情,急需都更?怎麼辦?

案例二:建商說以後要規劃一坪上百萬,坪數超大的豪宅,導致持分少的地主只得拿權利變換後的錢搬家走人?我不想眼睜睜讓建商強勢主導都更,有辦法嗎?

案例三:地主多分回建物,卻用土地去做交換,導致稀釋土地持分,這個算盤划算嗎?建商強力爭取房地產利益最大化,長遠看來對權利人是好的嗎?

案例四:多組建商紛紛上門,條件一直談,地主很容易就被各個擊破,我們居民想自己團結起來,怎麼做?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本次課程邀請到淡江大學建築系的劉欣蓉老師來和大家分享她自力都更的經驗:

打破「沒有建商,都更就動不了」的迷思,都更可不可以拒絕暴利與投機,而讓一般老百姓主動運用都更機制,整修自己的家園或合理地重建呢?

劉欣蓉老師在竹圍的家被檢測為海砂屋,但因為當地房地產氣氛冷,沒有建商願意進場整合都更。於是劉老師索性捲起袖子,和鄰居一起成立更新會,街坊鄰居自己撩落去。沒有建商,也照樣辦都更。

雖然在建築系教書,比起一般人已經有更多的知識與人脈,但碰上複雜的都更,還會面臨到什麼樣的難題?

 

劉老師以親身摸索出來的經驗,要告訴大家:都更不是只有一種可能,居民組織起來,我們可以一起來重新打造自己的家園!

 

主辦: 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

主講: 劉欣蓉(淡江建築系助理教授‧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

主持: 劉鴻濃(台大城鄉與建築基金會規劃師、曾任律師11年,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附件:劉欣蓉中國時報投書

我們不要這樣的城市

  • ·                                 2012-04-07 01:34 中國時報 言論新聞【劉欣蓉】
  • ·                                

 

 插圖/YUSHA

     都市發展自七、八年代以來傾向公私合夥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台灣在這個新治理模型潮流中也急起直追,期待能把城市治理引導到更有「效率」路途上。然真實的狀況是,這個新治理模型已然成為治理者躲在政策執行背後、不願為政策扛責的最佳工具。再加上長期以來國家都市土地與住宅政策失衡,任由建商大量興建商品房替代,時日久遠,致令一般市民不再希冀國家有能力處理社會勞動力再生產重要環節的都市住居政策,甚至以為所有和居住有關的事,就只有向建商購買或與建商合建一途。

     諷刺的是,執政者藉由這種普遍的市民認知,竟然拿來卸責,認為都市開發中最主要的推動者,就是建商。這種將房產開發的建商捧在手掌心,視其為唯一有效的都市開發代理者的心態,搭配上國家長期歪斜的政商結構,導致公私合夥模式在都市更新法令訂定時變成了私人(開發商)主導的更新模式。當前都市更新存在的嚴重問題,全都源於這個朝向私人建商一面倒的立法架構。

     這種立法心態與立法架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政府處處害怕建商沒有意願幫政府推動都更。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想盡辦法找理由訂定各種寬鬆的容積率規定,試圖拉高更新後的建築價值以促使建商「願意」投入協助更新,建商也如願地拚命灌爆單筆更新單元上的建築容積,往往用各種獎勵名目要求到原法定容積的二倍,但國家卻完全沒有相應的都市整體容許容積總量的配套考慮,這不僅是對都市計劃理性的阻卻和霸凌,現實中也為這個城市帶來無法預知的公共設施缺失壓力,並且成為協助建商到處買地圈地的萬惡淵藪。

     再者,現有《都更條例》為積極鼓勵建商投入都市更新事業,增加第十一條未經劃定應實施更新之地區,也可由建商以地主之姿自行劃定都市更新單元,這條大門一開,誘使這類「建商式都更」不再受限制,任何有利於建商取得委託實施同意書的區域都成為圈地標地,以至於目前大多數都更案多集中在未徵收巷道(可協助開闢以換取容積)與公有土地(所有權人不太會有意見)以及土地持分單純的獨幢透天街廓內,真正被地方政府畫定有待更新的區域,卻因為不見得有利於建商取得同意書而仍大量晾在那裡,其結果是目前都市更新方案散落於市區各處,缺乏整體都市更新/再發展的執行策略,造就了目前這種孤島式都更(漢寶德語)的悲劇。

     此外,都更法令以多數決的形式民主賦予建商合法化其實施更新的正當性,卻無法言明多數決基礎的「公共利益」究竟為何。而簡略的法令規定也任由建商自辦的說明會虛晃形式,讓讀不懂更新事業計畫書的市民,拱手將知的權力連同同意書一併讓渡給看似全知全能又擁有正當性的建商。這樣的《都更條例》怎不是惡法?又怎麼平息民眾眼看建商把自己土地拿去獲取十數億的暴利,自己卻無法自由處置財產的不滿?

     假公私合營下的《都市更新條例》不僅是城市治理者自廢武功的明證,更再次坐實這個城市在國家/建商上下交相賊的修辭與制度暴力中展現貪婪。「我們不要這樣的城市」,這張寫在王家抗爭牆便利貼紙的話,道盡市民期待。我們不要這樣國家躲在暗處,卻任由建商用房地產交換價值妖魔化人心的城市。

     二十年前無殼蝸牛運動中無住屋者指控台灣「金權城市」本質的歷歷在目,今天再度以警棍下王家與學生們的肉身,逼使僅僅擁有棲身房產的小市民們也不得不挺身護衛個人微少而脆弱的居住/財產權。這和建商們以迫遷為威脅卻動輒獲取十數億房產暴利之間的巨大對比,難道還不足以說服有良知的學者們站出來,共同和市民們要求郝龍斌還我們一個公平正義的城市嗎?

     (作者為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斗室星空~家庭經驗工作坊1.2」

 

日期:本週六(421)工作坊1下午2:00-5:002:00-2:30報到)

日期:本週六(421)工作坊2晚上6:00-9:00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斗室星空‧社會田野」是一種方法,與他人ㄧ起重看家人關係與發展自己的,跨社群、讓不同社會位置的人,透過「歷史、經濟、性別」等多元的視野,得以敘說、理解夾雜在家庭內外的各種矛盾與衝突。

 

「家庭」像是一只口袋,在忙累的生活中,每個人在這只口袋裡爬進爬出,每個人都渴望在口袋中得到親蜜、照顧與休息,但這種需要在許多家庭中卻不易獲得,有的「口袋」窮得底都往外掏空了,家裡每個人都飄移他鄉討生活,有的「口袋」裡架起了日夜無休的機器,有的突然富裕起來,以致於「口袋」內外的感官享受在商品消費刺激下充血式的高漲!不管那一種口袋,口袋裡的矛盾經驗衝撞著每個人,口袋內、外都消化不了的經驗,被人攜帶著往內扭曲自己,往外衝突壓擠別人。對「口袋」變形與解構的重新理解十分迫切,因為人的自尊與價值感和「家庭」的特定經驗怎麼被定性與理解息息相關。

 

主持人夏林清於輔仁大學心理系任教近35年,由1982年開始,她做了選擇不去做一名“心理治療師”(靠談話收費,收費愈高表示愈高級),但她反而和許多個人、不同的家庭與群體一起努力,拓展不“問題化”個人而是在自助互助的關係中成長、學習與變化;同時,我們可以想方設法變化我們社會生活的內涵與方式。使更多人可以一起成長!

 

主講人:夏林清(輔大心理系教授‧民陣士林工作站召集人)

協  作:陳淑琴陳淑琴(退休老師,長期投入社區婦女身心照顧之志工團體並組讀書會)

       與讀書會成員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身心復元之道—關係中的承擔與轉化~處境中以身心為師」


日期:本週五(4月20日)下午6:00-9:00 (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號-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都更小講堂2>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關於建商與同意書」

 

日期:本週五(0413)下午6:00-9:00 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士林站二號出口,士林大東路75號,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一共有系列六的學習課程,04月13日晚上

關於建商與同意書--建商手法,見招拆招!--同意書,有哪幾種?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系列學習課程,本週將進入第二堂。大台北區每個人辛苦一生,方能擁有一戶安家的屋子,誠屬不易;然而你的家屋,是否會在自己還沒機會了解與進入的過程中,就被不當的土地暴利給都更走了!我們邀約你來認識和你的家屋密切有關的都更。

 0330晚上在士林王家廣場前的課堂裡,我們知道在都更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區域劃定,常常是讓地主或屋主在一種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劃進都更範圍。

接下來,本週五晚上的第二堂課,就是要讓我們知道:

你到底應不應該同意都更?

要如何簽定同意書?

每個階段又有哪幾種同意書?

同意書等同於賣身契?

這些在都更過程中的種種同意書,你都應該了解。歡迎你來參加!!

主持人:吳若瑩(日日春協會文萌樓專案小組長‧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主講者:劉鴻濃(曾任律師11年‧城鄉基金會規畫設計師‧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明山美軍眷舍「全區指定古蹟」聯署活動

聯署 音樂 二手物

老屋 文史 生態導覽

118棟歷史文化老屋,四萬多坪山區生態台地;如不依法以古蹟聚落與生態保育之指定,

沒有罰則,歷史文物終將毀滅,再多的規範也是枉然。

■活動時間:2012414 08 : 3017 : 30

■活動地點:陽明天主堂(天母古道頂點,北市士林區愛富二街10號)

■活動內容:08 : 3016 : 30 深度導覽、老屋合影兌獎    14 : 3017 : 00 音樂會

      09 : 0017 : 00 舊物交流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