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快連線」
移動教室的學習空間:「全年無休、無城無牆、學無定所、流變生成」 // 學期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成果發表:春、秋鬥

都更推土機下搶救老娼館 
【從文萌樓看歷史保存與都市更新】系列活動


Part I4/14-4/15
    都更ing:大稻埕多樣發展不NG︱文化資產與都更的踏查工作坊



報名方式:
請填妥下列資料並回傳:coswas@mail2000.com.tw,或來電 (02)2553-5138 找吳若瑩:(1)姓名(2)單位(3)電話(4Email 5)報名日程(6)地址(7)報名理由

或直接網路填寫報名表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embeddedform?formkey=dEVqUEhhZkNmdnN0b1FfZms4QlEwM2c6MQ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更推土機下搶救老娼館─ 

【從文萌樓看歷史保存與都市更新】系列活動


【PartII:4/22】當文化資產遇上都更︱座談會


報名方式:
請填妥下列資料並回傳:coswas@mail2000.com.tw,或來電 (02)2553-5138 找吳若瑩:(1)姓名(2)單位(3)電話(4)Email (5)報名日程(6)地址(7)報名理由

或直接網路填寫報名表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embeddedform?formkey=dEVqUEhhZkNmdnN0b1FfZms4QlEwM2c6MQ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 政治生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  家人與社區

 

緊急通知!!

 

原訂2012-04-08都更田野1

  

行腳士林都更基地  放眼台北都市發展

 

時間將延到2012-05-12舉辦

 

造成困擾 敬請原諒

 

聯絡電話:周佳君0933-121-338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 政治生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  家人與社區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

 

都更田野1

 行腳士林都更基地  放眼台北都市發展

 

 

日期:0408(本週日)下午1::30500

下午130集合2:00出發(130~200報到

  

集合地點:(劍潭捷運站二號出口,請於捷運月台上,尋找二號出口方向)

 

用:每堂課50 現場收費 (費用將捐贈給士林王家,作為公民運動之用)

 

聯絡電話:吳若瑩0919-210-598佳君0933-121-338

 

 

關心都市發展相關議題,以及關心過「文林苑」王家遭遇的朋友,大家面對都更這麼複雜的制度,你有多少理解?

台北市還有單純的空地可供建商蓋新房子嗎?整個台北市每個地方、社區,要改建,有哪一塊地躲得過「都更」?

都市更新的議題,不會是單純「壓迫與利益」的遊戲,都市更新觸及的,從都市計畫到都市建築,以及都市發展都是不能分離的議題。在進入都更的制度迷宮前,讓我們透過對現有的士林地區都更案實地勘查,親身感受與發掘「都更」的震撼力,也許可以讓我們對都更不會因為紙上談兵,而無從想像。

行腳地圖:

1430第一個地點:

讓我們先去看看,最需要都更,卻最沒有辦法都更的地方——劍潭一期、二期整建住宅

位置:士林區承德路四段40巷、通河街179

說明:「整建住宅」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懂是怎樣的住宅。

民國44年至64年間為安置台北市早期公共工程拆遷戶,陸續興建了約二十幾處共計1萬9千餘戶住宅,一般簡稱為「整宅」,居住單元面積為8至12坪。這些整宅,自民國89年起,就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策略性再開發地區」使容積獎勵高出一般地區的一倍。但這些最需要更新的地區,經過十一年,沒有一處完成更新。絕大部分,連動都沒有動。

1530第二個地點:

眼看著都更,最重要的人沒有發言權的地方——士林夜市

位置:大南路、大西路附近

說明:士林夜市目前已經有都更公司進駐,且掛牌舉明都更大旗,夜市地區,全部都屬商業區,都更利益驚人。但是一旦商業大樓蓋起,夜市攤販還能經營的下去嗎?我們能忍見市林夜市消失在玻璃帷幕中嗎。

1600第三個地點:

士林紙廠

位置:大西路、福德路口

說明:林紙業公司士林廠土地面積12,000坪,1993年申請變更地目,當初業者就是為了要都更,因此不雇員工利益便強行關廠,造成不當裁員、甚至雇用黑道追砍工會幹部。2002年還成立專門的開發公司--陽光士林開發,以規劃士林廠開發案,不過至今士林廠的案子仍在台北市政府都發局中待審。

1630第四個地點:

文林苑,王家廣場——最後落腳點在文林苑王家廣場,歇會兒討論一下吧!

 

主持人:吳若瑩(日日春協會文萌樓專案小組長‧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導覽員:劉鴻濃(曾任律師11年‧城鄉基金會規畫設計師‧民陣好土小組成員)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課程~家屋.家人與社區

 

3/30「都更利益‧家屋街區—

 

 “我”可以說“不”嗎?

 

課後回饋文本及課程文宣

 

 

 

【聽聽上課後的回饋】

 

親愛的大人[1]

 

親愛的大人們,

面對這花團錦簇的樂園,

你們怎能一笑置之,

還輕描淡寫的說:

「嗯,拿來蓋停車場多好!」

你們看,

當蝴蝶文風不動時,

多像一片美麗的花瓣!

當小草戴上晶瑩的露珠時,

多像綠絨鑲上燦爛的碎鑽!

花兒迎風舞動她飄逸的裙擺,

多像怡然自得的小女孩!

 

別對我的童言童語無動於衷,

說我異想天開、不懂現實,

當環境全變成冰冷的水泥建築,

你們將會發現,

失去的已不再復回,

自然美景終成過眼雲煙。

 

欣樺

 

Saowac

    在這繁忙、急促的都市走跳,不知道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抬頭望向白雲、蹲低欣賞小花,也好像再也沒有一幅景象是自由自在的在田野小徑間奔跑、無憂無慮的在大樹懷抱下打盹。這些就像夢境般美好的生活態樣,真的就像夢一樣,早在追求進步、排擠老舊中給輸掉了。上天給了我們這麼美麗的世界,小學生都懂,就我們被社會洗腦成一群只注重「現實利益取向」的病患!

 

    其實,這病也不是太嚴重,如果還能夠有些人性,藥是可以減量的。就達爾文「物競天擇」的說法,白話講就是弱肉強食下,很多現實利益本是我們求生存很重要的意義之一,為了活,這是理所當然,如果還要活得好、活得舒服那就不容易了,所以在很有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互相殘殺的狀態下,以為很聰明的人類制訂了一些規則,在人的利益面上做了些規範,像是財產權的保障,或是更高一層公益原則的絕對性。

 

    所以我說,「現實利益取向」真的沒錯。但若以王家的事件來看,倒是有些人病得不輕,很嚴重的。病徵在於打著依法行政,罔顧家的歷史痕跡與情感,此乃不仁;病徵在於仗著多數決暴力,強暴了少數人以致血流成河,此乃不義。況且在不聽人民心聲,強硬拆遷之時,我已斷定他又聾、又盲、又啞、又喪心病狂,唉,不仁不義的多重障礙者卻又擁著國家機器,像酷斯拉般的災難。

 

王家已成一堆瓦礫,高牆阻擋了回家的路

 

    330在王家客廳[2]的「都更利益‧家屋街區」學習課程,教了都更第一步「劃定」,我不是都計系、也不是法律系,而且網路上已經有太多相關法規的討論與詳解,所以這裡不再多加論述。那天我看到的,是王爸爸的悲憤情緒,以及王媽媽的落寞背影,而在他們身後的,是已經遭摧殘的家園。我不禁想,如果這是我活了一輩子家,我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嗎?我不能,光想就全身發抖、淚流不止!

 

我很感性,所以我只重視家的價值,一種無可取代的歷史情感

 

    這真的不是篇從多種角度切入的文章,也沒有很全面性的觀點。因為我痛恨那該死的理性、該死的會吵鬧的孩子有糖吃、該死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每個人在當下經歷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又何必以高姿態自以為清高的對他下評論?

 

    這件事對我而言,意義在於去實踐我所信仰的正義。也許在「與人為善[3]」的基礎下我會看見每個人不同的立場,也會去同理每個人的處境,心的不安讓我感受到我是個人。

 

    但是,此事件我更反回自身去觀看自己的狀態,「家,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這是我的相信,也是我堅持的所在。另外,此事件我也看到了「善」,如果你聽過王爸爸、王媽媽是如何擔心學生們會因運動疏忽課業、如何擔憂支持者們會因運動而受傷,就不會再以釘子戶去汙名化他們,反而是給予最大的尊敬和肯定,因為他們都是為了家的「意義」而戰。

 

 

【這堂課上什麼?】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一共有系列六的學習課程,3月30日晚上

 

「“我”可以說“不”嗎?

--都更政策與小市民

--為什麼“我家”被劃進都更?

--為什麼“我”不知道?」是第一堂課。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將引導參與者逐步進入目前正在展開、但多數人並不了解的都更。在大台北區每個人辛苦一生,方能擁有一戶安家的屋子,誠屬不易;然而你的家屋,是否會在自己還沒機會了解與進入的過程中,就被不當的土地暴利給都更走了!我們邀約你來認識和你的家屋密切有關的都更。

 

3月30日的第一堂都更課程,是民陣士林工作站在一個月前就規劃的活動,沒想到,王家卻在昨天(3/29)被強拆。因此,週五晚上原訂的都更論壇,就改在「士林王家前面的廣場」。王家及都更受害者聯盟會有代表出席報告。

329當天許多人在士林王家現場,共同經歷暴力政府的打、砸、搶。對於政府為何可以在民主國家公然強盜?歡迎大家來搞明白,都更跟你我居住權的關係。

 

主持人:周佳君(民陣士林工作站主任) 

主講人:士林王家與都更受害人協會 

 


[1]【親愛的大人】。作者,江宥心(台灣/ 小學生)。引自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2/1/19/n3490827.htm童詩-親愛的大人--

[2] 王家已被強拆,這裡的客廳指得是王家前的空地,很大很寬敞,有時還有捷運轟隆作響協助配樂,在這裡聊天十分享受。

[3] 孟子曰:「與人為善。」意謂,進入你的世界,看見你的價值,再反身回來看自己的價值。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 政治生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  家人與社區

 

<身心復元‧社會治療2>

 

手部易理自助助人,保健互助

 

 

日期:0406(本週五) 晚上600~900 (600~630報到)

 

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士林站二號出口,士林大東路75號,士林分局對面)

  

用:每堂課50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秀蘭,做過公娼數十年,為了家人與生存,長期背負社會污名,生活孤立、封閉、 自卑而憂鬱;玉梅,走過十多年工人運動由盛而衰,見證不平等的體制壓迫造成社會的集體憂鬱症。

 

我們在四年前相遇在蘆荻社大的手部易理課堂上, 一起學習刮手保健, 也一路透過刮手的實踐, 改善身體健康, 也反省生活習性, 重建自信, 更漸漸體悟到:為何病會由心而生? 為何醫身的同時也要醫心? 身心同步, 人才健康的道理

 

人體極完美奧妙, 本身就有自癒的潛能百分之九十的疾病 能自行痊癒醫療的作用應該是去啟動它, 而非癱瘓或壓抑它。

在目前藥品氾濫  洗腎率世界第一高的台灣 

我們更誠心邀請大家一起來學習刮手 

在刮自己  也教家人之餘  更要能一起往外走 

用自己的身心歷程  重新修正病因  人才會更健康

 

歡迎您的參與 

 

 

主持人:周佳(民陣士林工作站總幹事)

主講人:陳淑貞(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工作者  蘆荻社大手部易理刮手種子講師)

      卓玉梅(民陣士林工作站身心小組)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03-30周五晚上地點改於士林王家前廣場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

 

“我”可以說“不”嗎?」

 

 

日期:本週五(330)下午6:00-9:00 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王家前面廣場(士林前街145號。捷運1號出口,過中正路馬路後,延捷運軌道前行500公尺

 

【課程說明】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一共有系列六的學習課程,3月30日晚上

「“我”可以說“不”嗎?

--都更政策與小市民

--為什麼“我家”被劃進都更?

--為什麼“我”不知道?」是第一堂課。

 

都更利益‧家屋街區」將引導參與者逐步進入目前正在展開、但多數人並不了解的都更。在大台北區每個人辛苦一生,方能擁有一戶安家的屋子,誠屬不易;然而你的家屋,是否會在自己還沒機會了解與進入的過程中,就被不當的土地暴利給都更走了!我們邀約你來認識和你的家屋密切有關的都更。

 

330的第一堂都更課程,是民陣士林工作站一個月前就規劃的活動,沒想到,王家在昨天(3/29)被強拆因此,週五晚上原訂的都更論壇,就改在「士林王家前面的廣場」。王家及都更受害者聯盟會有代表出席報告。

329天許多人在士林王家現場共同經歷暴力政府的打搶。對於政府為何可以在民主國家公然強盜歡迎大家來搞明白,都更跟你我居住權的關係。

 

 

主持人:周佳君(民陣士林工作站主任)

主講人:士林王家與都更受害人協會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今天!!都更迫害    

 

台北士林王家拆遷在即,如果你認為,少數者的權利與心聲
是該被尊重與對待

那就請你今天親臨王家表達意願!!
並唱一首 "郝軍頭,別人的家你都敢拆!!"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10150674360187508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講堂~家屋.家人與社區

「身心復元之道—社會生活與社會治療」

 

日期:本週五(323日)下午6:00-9:00 6:00-6:30報到)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202-203教室(捷運2號出口,士林區大東路75-士林分局對面)

費用:每一堂課50元,現場收費(含講義、場地、講師費等行政費用)

 

 

【課程說明】

一共六場的「身心復元‧社會治療」的學習課程,3月23日晚上「身心復元之道」是第一堂課。

 

主持人夏林清於輔仁大學心理系任教近35年,由1982年開始,她做了選擇不去做一名“心理治療師”(靠談話收費,收費愈高表示愈高級),但她反而和許多個人、不同的家庭與群體一起努力,拓展不“問題化”個人而是在自助互助的關係中成長、學習與變化;同時,我們可以想方設法變化我們社會生活的內涵與方式。使更多人可以一起成長!

 

佛光大學的林香君老師則於過去十年致力於立基社區、關懷弱勢的身心工作,在宜蘭催生角落關懷互助協會,課程上香君老師將會分享她多年的教學實務相長的經驗,劉孟茜老師專研身心能量調理工作多年,在想方設法的幫助底層人群,有許多相關經驗,如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擔任講師,參與文萌樓身心服務方案等。

 

 

主持人:夏林清(輔大心理系教授‧民陣士林工作站召集人)

主講人:林香君(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劉孟茜(民陣身心復元小組‧導航基金會北川賑災唐家山大水村身心服務)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民主‧生活政治學院        2012春夏課程~家屋.家人與社區

 

「反迫遷運動—從河岸部落到我家」

 

 

【聽聽上課後的回饋 -1

 

一如種子需要土壤才能茁壯長大

人類是腳踏實地的動物,屋子使我們安身、土地使我們立命

當人們被迫搬遷那片灑滿記憶與汗水的種子地

反對,並不只為了「念舊」二字,而是一個更深的情感與意義

抗爭,並不是為了「利益」二字,而牽扯到一個更重要的價值

─「生存的權利」

欣樺

 

Saowac

    反迫遷運動,今天主要講述河岸部落之一的撒烏瓦知(saowac),他坐落在桃園縣大漢溪旁,人數已從原本的十八位阿美族長輩,到現在約三十幾位。

    河岸部落之所以較多是阿美族,是因為對他們來說,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他們性喜擇水而居,對水是充滿感情的。他們的生活方式都離不開河和海,所以從原鄉來到都市的原住民,也就遵循著原鄉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便在都市建立起河岸部落。

    2009年的台灣立報上有一則報導,標題為「政府拆遷部落 無視河岸文化」,文章裡即從文化背景與知識體系的差異來切入說明政府的狀況。多數公部門與人民多以主流文化的「安全住所」概念來評價河岸部落的潛在危險,人身安全固然重要,然而卻忽略了與水共生族人的智慧與文化。

    現場有人問「他們為何不接受安置」?我想這也是普遍的疑惑,一棟「安全」、「美觀」又「衛生」的水泥大樓為何不住,仍執意在一次次拆遷後又重返河岸邊?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來看,他們不願意、也不習慣那樣的居住環境。廣義的社會福利是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舒適與否的判斷在每個人的心中,立基於重視差異才是根本之道。

    不常做夢的我,也不常記得夢境的我,唯有個景像常出現當夢的背景,那就是我曾住過15年,卻被迫搬遷的舊家,那隔間、那擺設,還有曾用鉛筆在木質牆壁上作的記號都歷歷在目。和河岸部落不同的是,被迫性質不一樣,欠錢被法拍這樣的模式在社會上並不陌生,但對偶發土地的集體勞動、耕耘與投入,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家」的地方,卻遭政府以違反水利法、經濟建設需求而驅離、拆除的河岸部落來說又是何等的苦痛?

 

弱勢

    柯逸民問活動現場的大家,原住民是不是弱勢?我存疑了一下,舉了手,但很有趣的是,拔耐‧茹妮老王很快地反應「我們才不是弱勢!」有如當頭棒喝,我開始反省對「弱勢」的想像。在社會價值觀下,想到「弱勢」勢必就是一段段艱辛且難過的故事,在同情下用自己以為對「弱勢」好的方式對待,在這樣的定義下救濟與施捨被一個完美的緞帶給包裝,甚至在他們不接受這些措施時,質疑這些人「不惜福」。

    原住民真的不是弱勢,他們的強韌性時時刻刻在展現。房子被拆了,他們可以再合力把他蓋起來;家人有難了,他們可以彼此分享與接納;他們也依循傳統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知識,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為一塊原本雜亂的土地帶來肥沃的價值。我在想,我們如此的追求經濟、破壞生態,又是如此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是不是才是真正的「弱勢」?貧瘠又可悲的生活!

 

政府看不見的寶藏 ─「人」

    近年來由於都市的快速發展,很多建商都大肆收購土地,尤其是在台北市區,想要在黃金地段蓋個會生錢的金雞母,用看似美好的高樓大廈以及公共設施來營造「想要」的假象,但「想要」和「需要」的層次還有點落差。造鎮,一個對很多人來說僅只是白日夢的城鎮,而為了成就這「拼經濟」考量,都更這怪物就出動,威脅利誘、殘暴惡劣,遊戲規則不在我們老百姓手中,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時常上演,文萌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萌樓不只是古色古香的那棟建築物,且已被劃定為古蹟,在裡面生活的阿姨們也都是活生生的歷史,屋子裡頭有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還需要透過阿姨們敘說、呈現才能更加完整,文化資產並不只是實體建築,人才是最重要的寶藏!

    反觀撒烏瓦知,阿美族人與自然共存共榮,他們不過度開發、他們不汙染環境、他們也不侵犯擾人,他們樂天知足吃自己手耕作物、採自然可食物品,用自己的方式在過生活,他們傳承了很多智慧與概念,他們才是很重要的寶藏!且撒烏瓦知並不是不思前進,他們不反對政府興建自行車道,這涉及到大眾對於休閒環境的需求,但並不代表兩者不能並存,或者在這中間有可以討論的空間,我想這對我們民主素養的訓練才是更重要的。

 

反思

    在今天以前,我不知道河岸部落,身為社工系學生的我很是丟臉,當母親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認識社會現況,甚至是政治時,我很明確的回答他:「我此時此刻才像個剛要去認識社會的幼兒!」過去的我,厭惡政客選前善人選後豬公的不一致,討厭新聞媒體總日復一日用主流價值魔音傳腦,我選擇離得遠遠得,不看報紙和新聞,無事()一身輕,致力於美食與旅遊之中,從這些活動都能些許填補心中的空洞, 也從中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但總有股空虛與距離,存在我與社會之間。

    隨著年紀增長,已經不得不正視事實,一個充滿壓迫的社會,強逼著大自然變成「人工美麗」樣貌、迫害著人民無法實現夢想和買房、加深接受社會幫助人們的烙印等,不再可以事不關己,因為刀都已經架到脖子上了!柯逸民講得很好,在反省各種社會議題的時候,可以先回頭想想「我們想要甚麼樣的生活方式」?

    對我來說,我不要一個毫無自然美景可言,甚至破壞生態、要求白海豚轉彎的生活;也不要經由財團不斷炒作,讓房價可以無限上綱、隱性排擠小老百姓的生活;更不要不顧文化差異的任何施捨性社會福利!至少在河岸部落這件事上,主流所熟知、確信的知識體系,是不適用於原住民的知識體系,因而更顯現對話的重要性。

    社會即政治、政治即生活,拾起自己與社會的關聯線,實踐第一步是去發問、去了解、去參與,現在的我是這麼相信著!

 

 

 

【聽聽上課後的回饋 -2

 

感觸延伸                                              區宇辰

 

「空間影響人的自我認同。」

上禮拜台師大曉春老師分享深入災區的反思經驗,說了這麼一句話。

在拔耐述說撒烏瓦知部落,為了大漢溪沿岸要鋪自行車道遭到強制拆除的歷程,想起三鶯部落拆了又建的畫面、苗栗大埔農地徵收怪手對秧苗施暴、蘭嶼核廢料存放議題……想起曉春老師的話,突然可以理解這種眼睜睜、看著家園面目全非的情緒,心裡酸酸的。

我與空間也有很多斷裂的故事,父母為了好學區、為了將來退休的買房計畫以及我七年的外宿生活(高中到大學),從小四開始,我總是在打包、移動、住下、打包的循環中度過,基隆台北木柵埔里林口,我的東西四散各處,習慣提前規畫未來一個禮拜要用到的東西,打包。游走在各個看似屬於我卻又不全然的地方,浮動IP般適應每次遷徙的空間,然後繼續移動,任何一個地方都沒辦法長時間培養感情,我不存在在任何空間裡。

我很在意屬於自己的空間,因為老是得不到!

依照父系社會姓氏傳承觀來看──一個這麼特別的外省姓氏,我還有廣東新會人的身分,那裡離我更遙遠,甚至父親那輩就已相當陌生,依憑的是爺爺對廣東人各種飲食、文化、習慣的口述記憶,應該說……爺爺那輩離開廣東,入到台灣苗栗繼續遙想,我們孫輩帶著這個姓氏,同樣被告知「我是廣東人。」但我不曾在那個空間裡生活,該如何認同?又,要認同什麼?

在我的生活記憶裡,沒有甚麼「祖厝」概念,最多是小時後出生長大的暖暖家,也是父母婚後才努力攢錢買下,業已轉手賣出;前年課上,老師推薦我們去看三鶯部落拆建紀錄片,我試著進入去想:為什麼他們寧願在河邊搭木屋,而不願住進旁邊那棟「美麗的」公寓呢?那時沒有太多觸動和反身,只是感動於重建七次的堅持毅力;但我只是透過自己的眼光,看待他人對家園原始樣貌的態度,覺得這種勇敢很笨,像是士林王家對抗都更鯊魚,為什麼不拿錢了事呢?就像有人說:蘭嶼人那麼少,為什麼不遷來台灣呢?空島拿來放核廢料剛好……我們沒有自覺,看不到差異甚至看不到「意義」,把有記憶的空間換算成坪數販賣、再利用,士林王家對祖厝的珍惜,被解讀成貪得無厭的釘子戶,直接汙名他、讓他背受輿論壓力,我們只看得到「利益」一如去年,我們爭取自由使用的研究室空間,行動的動機不只是「學長姐想跟學弟妹爭位子」還有空間歸屬對我的意義。

我在每次移動留下自己熟悉的東西,費心佈置兩個家的空間、四個租屋處的風格和北大研究室座位,即使每個地方都不完全屬於我,但我知道即使擁有的時間短暫,仍能標示「我在這裡」的氣味,是我對空間與存在的某種認同,現在還有點說不清楚,但相對蘭嶼祖靈地、王家祖厝、河岸原民部落等,近百年孕育世代且擁有歷史積澱的空間,我越發理解其重要性。

 

 

 

【這堂課上什麼?】

 

『土地,不該只是商品。任何生長於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應有安居而不受迫遷的權利。

相較於教科書及法律定義下的真實現況,我們看到,以促進都市機能為名的更新過程,往往是以迫遷城市中較弱勢居民為代價,而後由建商及各種開發商收割都市擴張過程中的豐厚利潤。

都市更新不是理性、中性的名詞,都市擴張過程,是場不折不扣地開發資源重分配,以及弱勢居民與開發利益的血淚鬥爭。來自公權力與建商財團的拆除行動,背後的共同驅力正是開發土地、獲取超額利潤,並以基層人民的迫遷、社會排除作為代價。』【以上摘自反破遷論壇】

兩個青年社運工作者,將回觀他們參與原住民河岸部落的反迫遷運動,

柯逸民回頭檢視與反省當公民力量遇到政府圈地的法權關係、行水區的畫定是專業考量或是各方角力的結果、與部落農耕是否衝突;

拔耐是15歲就從台東原鄉離家到台北當建教生的阿美族都市原住民,原住民從不認為海洋與土地是私有財產,而是共有的公共財,從西岸的河案部落到台東美麗灣BOT,拔耐緩緩道出都會人對空間的無感…

 

主持人:夏林清 (人民民主陣線(民陣)士林工作站召集人、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講者:柯逸民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

         拔耐茹妮老王(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原住民小組召集人)

快連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